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公共课部党支部开展“学史增信”主题党日活动

【来源:公共课部党支部开展“学史增信”主题党日活动 | 发布日期:2021-04-19 】

4月17日,正值全校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增信”第二个专题学习之时,公共课部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黎敬章的带领下,来到醴陵市左权故居、渌江书院、先农坛等红色场馆参观学习,开展“学史增信”主题党日活动,缅怀巾帼英雄,传承革命精神。

首先,一行人参观了左权将军故居,追寻左权将军的成长历程,对这位名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出生于醴陵市平侨乡黄茅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岁半丧父,常年在饿冻中生活,8岁入私塾读书,17岁考入县立中学,通过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读物,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萌生了改造社会的志向,立志投身改造社会;18岁毅然投笔从戎,20岁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到前苏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历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等职务。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他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不幸壮烈殉国,时年37岁。参观左权故居时,阅读了左权在1930年奉调回国,随即由党中央分配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中工作,在离开上海时,他给家里写的信:“我虽回国,却恐十年不能回家,老母赡养托于长兄,我将全力贡献革命。”

接着全体党员参观了渌江书院。书院位于株洲市醴陵市,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株洲所辖各县市历来有重教兴学传统,其中办学最长、影响最广的便是位于醴陵河西的渌江书院。渌江书院三面环山,面向渌水,占地近7000平方米。渌江书院早年从东正街青云山下迁至西山,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李立三、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2020年3月,书院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五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渌江书院是一本难以掀开的史书,足够让我们去审度和学习。雄沉厚重的气格,稳健大度的神韵,含蓄多情的灵性,都是人格化了的苍凝和人文的化身,从渌江书院走出的热血英才,启迪了一代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

最后,大家来到醴陵先农坛。先农坛位于醴陵城东东正街今址,占地约950平方米。1927年1月,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来醴陵,在先农坛正殿楼上召开全县党支部书记和区农会委员长会议,听取各地汇报,赞扬了农民的革命行动,痛斥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诬蔑和毁谤。在各地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成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农民运动指示了前进的方向。1972年,定此地名为“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先农坛”。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先农坛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穿过历史的印迹去感受红色基地接受革命教育。

品读承载着战火记忆的一幅幅历史图片、一张张人物照片、一封封深切的家书,深深感触着浓浓的红色革命情谊,心潮澎湃,大家真正感受到了先辈们的伟大,感受到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的抗争精神,感受到解放前年代,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为了人民解放,为大家舍小家,为坚定的信仰舍弃生命的精神,也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此行让大家进一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大家表示,将继续发扬老一辈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干事创业,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以实干实绩告慰先辈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