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持百千偈,不如撰文去——读《朝花夕拾》

2019年05月20日 08:45 18级护理八班 易琴倩 点击:[]

如果有一天你能在纷扰中寻出一些闲静,是不是也会在安逸中嗅出一丝危机来。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体现其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的态度,反之也亦如北岛所言:“卑鄙者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者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他的情感犹如麻绳交织在一块,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梁遇春写道:“凡是尝过生活的深味的人一定会说痛苦比单调灰色生活强得多,因为痛苦是活的,灰色的生活却是死的象征。”正如《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那些人看着中国人自相残杀的电影却麻木不仁,堕入罪恶的深渊。先生所经历的一切事情,其实都在反映其内心情感的一种渐变过程,由童年的天真烂漫到少年时的沉着稳重,知识羽翼的丰满、激情澎湃,再到青年时弃医从文的决绝,再到中年时的寂静,这些岁月的积累与沉淀,终在沉默中爆发开来。

再说说《鼠·猫·狗》吧。有人把它们当成是生活中常态的动物,三言两语不离它们的外貌与形态,而在先生的笔下,这些动物被赋予了各式各样的行为与丰富多彩的情感,堪称是社会人生百态的缩影,生动而沉重,热爱而不掩落寞,期望与失望交织杂糅着,读后不经使人反复玩味。“我是常不免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这句话是全文的铺垫句,先生隐性地交代了仇猫的诱因。他拉开了与资产阶级文人之间斗争的序幕,揭示了“猫”在弱者面前凶狠的本性,玩弄人于股掌之中。“如果不从革命青年身上找出些毛病,他们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这是对他们最直白的嘲讽,也是一场绝地的反击。这从正面体现出先生真实而深切的情感,即对沽名钓誉,自诩高人一等的文士的批判。而随着后面情节的展开,对某些动物学人类的行为也有所思有所想,如“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这亦可看出,先生是一个直肠子,为人处事干脆利落,而不是惺惺作态、东施效颦。可能正是因为先生这“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性子,一针见血,直戳人心窝,所以先生才被誉为“革命斗士文豪”,才会那么惹人诟病,乃至被小人侮辱吧!但是,做一个人,做一个有思想力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我辈当努力并为之而自豪。

或许是先生那笔力独扛、波澜老成的文章掩饰了《朝花夕拾》里他那颗年轻而又多情的心。他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感叹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一个人要有多深厚的情怀与沉重的心境,才能用只言片语直钻人心怀。或许有人说鲁迅先生是矛盾的,而我认为正是因为他情感的复杂与变化,他才是一个完整而大写的人。

鲁迅先生文中不乏细腻而活泼生动的语句,这是他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眷恋。用“莹莹门前雪”来形容年少时那一颗悸动而又纯洁的心灵再合适不过了。也许是远离了熟识的人,熟悉的地方,所以回忆才那么弥足珍贵,所以常常说“近乡情更怯”,“离乡意更浓”吧;也许是人至滩涂,才更忆往昔,但鲁迅先生远处求学,近处安身这淡然处之的心态,让人尊敬。他凭借文字记录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倘徉在文字里寻找灵魂的突破口。他用一个个铿锵有力的文字来敲响末日的警钟,引人们从黑暗走向黎明。

读先生,阅先生的书,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他独立于世界一角,却又让所有的灯光照向了他,在风雨如磐的至暗时代,点亮了旧中国的灯塔。嘘,让我们从《朝花夕拾》开始,走近鲁迅先生。经典、经读、经世,经典阅读,修身立德,想不如行。

 

上一条:朝花如梦,漫漫童真——读《朝花夕拾》 下一条:苦夏——读《朝花夕拾》

关闭